对我国摩托车行业发展问题的一些思考(2)

信息来源:发布时间:2012-01-18

( 2006年1月6日 )
对我国摩托车行业发展问题的一些思考(2)
 
于永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政策司)
    5  对今后摩托车行业发展的一些基本想法
    5.1 练好内功,大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我国虽然是摩托车生产大国,但不是摩托车制造强国,这主要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很弱。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看一个企业是不是强大,是不是具有竞争力,并不是看企业规模的大小、市场占有率的多少,关键要看有没有核心竞争力。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人理解:它主要是指你与竞争对手相比,能更有效地进行管理和满足用户需求,具有特别的持续发展能力。这种能力是对手难以超越和模仿的,也是独一无二,不可能通过市场交易获得。它不仅包括核心技术(含产品设计技术、制造工艺技术、市场开发技术),也包括企业内部一些特殊的规则和管理制度,还有特殊的团队精神。目前,我国大多数摩托车企业之间的竞争,还算不上是真正品牌之间的竞争,充其量是一种整合利用资源的竞争,主要原因是企业的产品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
    关于要不要有自主品牌问题,前一段时间各种媒体进行了大量报道,发表了不同见解,使人们对这个问题有了进一步思考,我们摩托车行业也在以实际行动回答这个问题。实际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企业,没有自主的品牌和核心竞争力是肯定不行的。要树立自主的品牌,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需要有一个痛苦磨砺的过程和有相当大的物质和精神投入。从全行业来讲,通过近2年的生产准入多数企业的所谓研发实际上是简单的仿造,企业进行真正研发的能力和动力不足。实施准入制度以来,企业一方面在研发和验证手段上加大投入,另一方面也有了研发的热情和动力,企业品牌意识加强,出现了由单纯仿制向自主开发、委托开发、联合开发拥有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良好趋势。据初步统计,近2年来全行100多家企业仅开发设备投资就超过5亿元,不少企业真正在如何提高开发能力上下工夫,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坚持下去,必定会有收获。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能评价过高,部分企业在开发能力方面仍然存在较大问题。在准入考核中,从企业提供案例车型的有关设计开发资料来看,少数企业有应对准入的问题。新车型的开发主要局限于外形的改进,案例车型开发过程中,有些工作现场不能很好完成,尤其是3D抄数、运用CAD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构设计、虚拟装配、干涉检查等工作,有关细节经不起推敲(有的是数字模型与实物不符,经了解发现企业3D抄数设备和CAD没有发挥有效作用,实际采用的仍然是过去的一些老方法)。这些问题都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准入考核只有一个基本要求,关键是我们企业必须认识到提高自身开发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这也是2006年摩托车生产准入监督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5.2 加快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结构调整包括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组织结构调整包括2方面,一是对现有企业的整顿提高。通过这次摩托车生产准入工作,不管是主动的或被动的原因,已经使多年存在的行业结构发生了变化。截止到2005年10月底第109批公告,原《目录》内155家独立序号企业,一部分由于达不到准入条件被撤消,一部分变为了子公司,现为108家,比实施准入前减少了约1/3。最近,有一些拥有子公司的企业集团根据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对子公司和非主流品牌进行剥离重组,集中精力做好主品牌。总的来说,我们支持真正要做大做强的企业,采取措施,搞好自身结构调整,通过优化重组,做大做强,打造精品。但我们反对只是形式上的剥离或重组,母公司要切实加强对子公司的管理。前段时间,我们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对新成立的子公司要求明示与母公司的关系,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按照有关文件的要求,在今后2年内,还将陆续对现有母子关系的企业名称进行规范,希望有关企业认真对待,早作准备。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进一步引导企业规范发展。当然,也不是所有企业都要成为母子公司。中国这么多人口,这么多企业,需要有能进入世界强手之林,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型优势企业,也需要具有不同特色的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众多中小型企业,各类企业要根据各自的不同条件,选好自己的定位,制定清晰的战略发展计划,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沉着应对,不断获得新的发展。
    行业组织结构调整的另一方面内容是,根据行业的现状,引导资金投向,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业内人士都非常清楚,现在我国普通摩托车的产能已经远远大于需求,可是目前仍有一些企业申请小涉足摩托车生产,不仅要建子公司,而且要建独立序号企业,其产品也多是常规产品。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不提倡和鼓励。如果是填补目前国内空白的,比如说,为了生产满足出口竞赛型和豪华大排量摩托车,满足达到国内需要的排放、噪声要求的发动机,我们大力提倡和支持。我们也希望行业上下予以理解和支持,自觉落实国务院大力建立节约性社会的决定,不要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浪费宝贵的有限资源。
    另一个调整是产品结构调整,往哪儿调,本人也说不太准,就大的方面,短期内至少有以下几方面必须关注。
    a) 节能问题
    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机动车行业发展的不可忽视因素。现在,国产摩托车发动机的油耗指标较高,据专家介绍,比油耗指标平均比国外高10%~20%,其中四冲程机型最多比国外高26%。由于我国摩托车发动机的技术平台基本上是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近年来为了应对排放法规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如使用催化转化器)都有增加油耗的作用,在发动机经济性方面始终没有重大技术进步。
    在燃油价格不断上涨的今天,节能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推销产品的“卖点”,消费者对摩托车使用过程中的经济性越来越重视,省油的车型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因此,摩托车节能问题应该引起行业的充分重视。
    提高摩托车发动机的节能水平,必须从根本上下功夫。首先,要对发动机进行优化设计,采用内燃机技术研究的最新技术,开发高水平的发动机平台,从根本上改善发动机的经济性;第二,推广使用电控技术,从汽车发动机发展经验看,挖掘内燃机综合性能潜力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电控技术,它可以使发动机始终工作在最优化状态,经济性、动力性、排放指标可以综合提高,这是传统的机械控制方式无法实现的;第三,要对整车进行优化设计,包括传动系统、行驶系统、摩擦损耗、空气阻力等方面,降低全车行驶阻力,提高整车经济性。
    b) 随着我们赖以生存环境的恶化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我国环保标准和法规将越来越严,这是大势所趋,但以摩托车产品现有技术水平应对新法规已经不太可能。如果说,在国家排放标准的第2阶段,采用催化转化器、电控化油器、二次补气等单一方式还有可能达到标准要求的话(其中有些技术在生产一致性控制方面还有一定困难),到了第3阶段,不对发动机整体优化,以现有摩托车发动机的技术水平,单一净化措施肯定难以达到要求。在国家排放法规第2阶段实施过程中,企业对各种污染控制措施都进行了尝试,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实施第3阶段要求奠定了基础。借鉴第2阶段的经验,企业应提早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和法规应对工作,从发动机、整车的整体改进入手,优化使用各种先进技术,确保生产一致性,严格达到标准要求。
    除了有害气体排放以外,噪声和电磁骚扰也是环保法规限制的内容。国家噪声标准已经实施第2阶段要求,应对该阶段要求的难度要远远大于排放标准,特别是现有摩托车产品的一致性较差,使得同一型号摩托车的噪声源可能有较大变化,难以用简单的方法降低噪声,而必须对整车进行整体改进设计。电磁骚扰日益被人们重视,特别是电控系统的逐渐采用,电器系统稳定工作对摩托车产品显得尤其重要。解决电磁骚扰要从产品设计阶段入手,必须对电器件和相关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进行研究,这些领域是摩托车企业所不熟悉的,需要企业和科研单位共同努力攻关。
    c) 出口产品
    我国摩托车特别是中小排量产品,相对来讲技术比较成熟、性能价格比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竞争优势,但是我们绝不能盲目乐观,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巩固和开拓国际市场,要认真研究国外市场发展战略,根据不同国情作出近期和远期市场发展规划。我国已加入WTO,意味着我们将参加一个永不闭幕的经济运动会。在这样的运动会上,我们要想夺得奖牌,既要讲规矩和技巧,更要靠实力,而凭一时的蛮劲是不行的。现在,有少数企业一味搞低价竞争,这是错误的,弄的不好将会使整个摩托车业遭殃。目前,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正在研究采取切实措施,治理整顿摩托车出口市场存在的问题。出口市场的规范对真正要开拓国际市场的企业是个好消息,这类企业要认真研究,作长远打算,尤其要根据国外特定市场区域的用户需求改进产品性能,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另外,为了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和扩大国外市场占有率,这些企业可以考虑向国外转移目前国内已成熟产品的生产能力,以技术输出带动产品出口。
    d) 不同需求层次的农村市场
    目前,农村这个大市场是我国摩托车产品销售的主要市场,甚至可以说是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阵地。因此,企业都很重视,并且花了很大力气来开拓和培育。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解决“三农”问题是历届政府要长期关注的重大问题,所以摩托车企业作好农村市场这篇文章是大有可为的。我们搞好农村市场,既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履行一种社会责任。因此,我们要真正树立全心全意为“三农”服好务的指导思想,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农民的不同消费需求,开发出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产品,满足农村市场需求,并搞好售后服务。
    除上述几方面外,从长远看,制约我国摩托车全面走向世界的一些关键产品,比如竞赛型和豪华大排量摩托车,特别是生产制造大排量摩托车所需要的大排量、多缸发动机、铝合金车架等,我们从现在起也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